本篇文章683字,讀完約2分鐘
初夏的杭州、杭州大學路場官手中的梧桐已經茂盛,郁達夫故居風雨茅廬,迎接著特別的手稿回家。
昨天下午,郁達夫研究學會、小營街、杭州市作家協會和西陵印社拍賣有限企業(yè)共同主辦的郁達夫唯一在世完備手稿《她是弱女》回家正式開幕。
從即日起至5月26日,郁達夫親自選擇,親自設計的風雨茅廬,感受他的復制品和筆跡的溫度。
展覽結束后,這本珍貴的手稿將隆重出現在西陵春季的照片上,由郁達夫研究學會公益拍攝,所得款項將用于郁達夫研究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郁達夫的重要中篇小說
《她是弱女》是郁達夫于1932年3月創(chuàng)作的重要中篇小說。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在中華書局出版的《郁達夫手稿:她是弱女(珍藏版)》序言中寫道:“《她是弱女》在郁達夫小說創(chuàng)作史上占有特殊位置?!?這是郁達夫繼《沉淪》、《迷羊》之后出版的第三部中篇。
郁達夫只用了十天的時間,一口氣寫完了這部小說。
小說當年出版發(fā)行,但前后三次的編輯出版時間、更名出版都被當局以不同的理由檢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堅持這樣檢閱的作品并不多見。
小說以杭州、上海為第一故事背景,其中提到的多個場景,至今仍能在杭州找到。 現場還展示著記載著藍色目標的舊地圖,沿著這些地圖可以找到小說的重要場面。
再看看原稿吧。 抄本是東京創(chuàng)作用紙這二百格( 10×; 20 )稿紙上面用黑墨寫的154頁(大部分頁是雙面的,也有單獨的頁),標題頁一頁,對折后裝訂成冊,封面上有郁達夫的手寫書名。 她是個弱女子。
除了封面略有損傷、沾上一點油外,21頁的左邊還有一部分被撕掉,整個手稿頭上有尾巴,保存完好,但書的最后缺少郁達夫于1932年3月制作的《后記》。 我認為《后述》是他在提交這本書后或校對時制作的,不包括在這本手稿中。
這份手稿是初稿,是對初稿進行大幅改稿的改稿,很有研究價值,大部分頁面都有改稿,大多數是黑筆,偶爾是紅筆,有時一頁有近十處改稿。 郁達夫創(chuàng)作時的細心、反復斟酌,可見一斑。
唯一幸存的手稿
這是現存郁達夫小說原稿中最留存、最完整的部分。
據介紹,現代文學在特殊時期的亂世奔波,完善著作的手稿很少見,重要著作更是十分之一。 一點點文學像魯迅,私藏罕見,但幾乎都珍藏在紀念館里。 郁達夫一生流浪,客死他鄉(xiāng),流傳至今,完善的他的手稿真跡、創(chuàng)作手稿非常有限。
陳子善說,郁達夫生前,只看過兩次他的新文學創(chuàng)作手稿的刊登。 … 在郁達夫的身后,他的舊詩手稿在國內外相繼公開,而小說、散文、雜文、評論等新文學作品手稿的發(fā)表,哪怕是一頁,在相當長的歷史時間段里幾乎都是空白的。
在已知的公私收藏中,《她是弱女》是郁達夫唯一完美的著作手稿。 這本手稿可能自1933年作家?guī)У郊亦l(xiāng)富陽以來就沒有離開過。
標題:【快訊】在風雨茅廬,遇見回家的手稿
地址:http://syfhgd.com//myjy/1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