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47字,讀完約2分鐘

8月7日,后宮遺珍:清東陵慈禧和容妃服裝修復成果展在中國絲綢博物館開幕。 展示了已修復完畢的16件女裝精品和相關絲織品,按文化財源分為慈禧定東陵地宮出土容妃園寢地宮出土故宮博物院調(diào)整三個單元。 經(jīng)過這樣曲折的服裝,雖然失去了原本絢爛的色彩,但即使修復了,魅力也不會減弱。

【快訊】“后宮遺珍”展開幕 慈禧龍袍修復后首次亮相

清東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南麓,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大、體系完整、留存良好的大型清代皇家陵園,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從年到年,中國絲綢博物館保護修復了清東陵收藏的20件絲織文物。 這些絲織品主要來自慈禧定東陵地宮和容妃園寢地宮的出土和故宮博物院的移交,包括長袍、夾克、鞋帽、枕頭、床墊、被、錢包等多個品種。 此次修復在前期分解檢測的基礎上,對文物進行消毒、清洗、平整等保護解決方案,結合各文物的實際留存情況設計修復方案,通過部分支撐加固、整體支撐加固及表面皺紋線等方法進行針線法修復,全面妥善保護文物。

【快訊】“后宮遺珍”展開幕 慈禧龍袍修復后首次亮相

展覽會最引人注目的是黃江絲綢刺繡五彩蝙蝠平金佛字女龍袍。 這件龍袍出土于慈禧定東陵地宮,慈禧太后下葬時占據(jù)最外層。 這件袍是斜紋布料,是團壽云紋綾的襯里。 袍、領子、袖子等上裝飾上龍紋,用金線繡上數(shù)十文字。 的字上裝飾著珍珠,但都是缺的。 前后繡有十二章紋,十二章紋本只被帝王的龍袍采用。

【快訊】“后宮遺珍”展開幕 慈禧龍袍修復后首次亮相

陪葬在慈禧陵棺內(nèi)的織金陀羅尼經(jīng)是修復項目中最費時間的。 其材料之精、寬度之大、技術之善、圖像文字之美,無不罕見。 獨寬織造,長290厘米,寬275厘米,四重邊中心為佛塔,緞紋地織金繪字,有漢字楷書篆體,共2.5萬余字。 呈褐色,根據(jù)宮中制度,當初應該是明黃色。 820顆珍珠丟失。

【快訊】“后宮遺珍”展開幕 慈禧龍袍修復后首次亮相

展覽會開幕那天,中國絲綢博物館邀請清東陵博物館館長李寅作到清陵地宮舉行以清東陵為例的研討會。 據(jù)說展覽會將持續(xù)到11月8日。

:郭成

標題:【快訊】“后宮遺珍”展開幕 慈禧龍袍修復后首次亮相

地址:http://syfhgd.com//myjy/1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