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63字,讀完約2分鐘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8日電(記者張曉龍)經過連續(xù)3年的發(fā)掘,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北麓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境內,發(fā)現了高昌回鶻(約10世紀)建設的公共浴場遺跡。

據負責浴場遺跡挖掘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堅介紹,浴場遺跡位于奇臺縣唐腳古城東北部,整體結構由中心磚砌主體建筑、東側相鄰的土塊建筑和北側中心的爐灶及左右兩端的水井等相關遺跡組成,浴場遺跡總面積約400平方米,

【快訊】新疆天山北麓發(fā)現古代公共浴場遺址

浴場遺址為半孔式結構,由上下兩層建筑空間組成:下層基礎部分位于原地表下,作為煙道和供熱基礎建筑空間的上層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上,是浴場采用的活動空間。

魏堅解體后,這下層是以磚砌支柱為立足點,將建筑分為上下兩個封閉空間的建筑方法,在古羅馬時代的《建筑十書》中,利用柱子構筑浴場的地下供熱系統(tǒng),時火爐的煙花通過支柱之間的煙道流經浴場的下層,于是,

浴場遺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遺址建于公元7世紀上半葉初期,至14世紀逐漸廢棄,歷經唐、高昌回鶻、蒙元等三個時期。 考古工作者根據層位關系和出土遺物,明確了浴場遺跡最初在高昌回鶻時期經營,改建至蒙元時期得到繼承。 浴場出土的陶壺、陶盆、方磚等器物也與唐腳古城遺址其他挖掘區(qū)出土的高昌回鶻蒙元時期遺物相符。

【快訊】新疆天山北麓發(fā)現古代公共浴場遺址

考慮到浴場遺跡規(guī)模大、建筑規(guī)格高、挪用時間長,經過期間多次改建,魏健推測該浴場很可能是城市公共浴場。 因為唐朝腳古城位于歐亞草原的內陸地區(qū),所以夏天炎熱,大風天氣多,冬天寒冷,無霜期短。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建設公共浴場是合理的,一方面滿足城市居民日常的清潔需求,另一方面旅客可以洗澡休息。

【快訊】新疆天山北麓發(fā)現古代公共浴場遺址

譚鵬

標題:【快訊】新疆天山北麓發(fā)現古代公共浴場遺址

地址:http://syfhgd.com//myjy/16248.html